渐觉残阳尽,更忧前港深。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夜泊江头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渐觉残阳尽,更忧前港深。

数星天外远,一鸟树间吟。

岸阔人稀到,潮平月正临。

渔翁闲未寝,独酌对青林。

作者简介

李中,字有中,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是南唐著名诗人,曾任淦阳宰、水部郎中,李中的诗歌以清丽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淡泊态度,他的作品在《全唐诗》中有收录。

译文

渐渐感觉到夕阳已经完全落下,更加担忧前方的港口深邃难测,天边几颗星星闪烁着遥远的光芒,树林间一只鸟儿在低声吟唱,岸边宽阔,行人稀少,只有潮水平静地涌来,月亮正好高悬,渔翁悠闲地还未入睡,独自对着青翠的树林饮酒。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泊江头时的所见所感,首联“渐觉残阳尽,更忧前港深”表达了诗人对即将来临的夜晚和未知的前路的忧虑,颔联“数星天外远,一鸟树间吟”则通过描写天边的星星和树林间的鸟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颈联“岸阔人稀到,潮平月正临”进一步描绘了江头的景象,岸边宽阔,行人稀少,只有潮水和月亮相伴,尾联“渔翁闲未寝,独酌对青林”则通过渔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淡泊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头夜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首联的“渐觉”和“更忧”两个词,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未知前路的忧虑,而颔联和颈联的描写,则通过星星、鸟鸣、岸阔、潮平、月临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使读者的心灵得到净化,尾联的渔翁形象,更是点睛之笔,通过渔翁的悠闲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淡泊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可能是在一次旅行中夜泊江头,面对眼前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写下了这首描绘江头夜景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渔翁形象的刻画,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淡泊态度,这种情感在晚唐至五代时期的社会背景下,或许与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有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