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户有人消楚恨,八公无险慑秦兵。全诗是什么?

生辉5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史诗·沛县

唐·胡曾

三户有人消楚恨,八公无险慑秦兵。

鸿沟一约如天险,何事陈平出荥阳。

作者及朝代

作者:胡曾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胡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时期,他擅长写作咏史诗,通过历史事件抒发个人见解和情感,胡曾的咏史诗风格独特,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三户人家中有人能够消除楚国的仇恨,八位公卿没有险要之地可守却震慑了秦国的军队,鸿沟之约如同天险一般难以逾越,为何陈平还要从荥阳出谋划策呢?

释义

三户有人消楚恨: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暗示楚国人民对秦国的深仇大恨终将得到消除。

八公无险慑秦兵:八公可能指刘邦手下的八位重要将领,他们虽然没有险要之地可守,但仍然能够震慑秦军。

鸿沟一约如天险:鸿沟之约是楚汉相争时双方划定的分界线,这里比喻为难以逾越的天险。

何事陈平出荥阳:陈平是刘邦的重要谋士,这里问为何他还要从荥阳出谋划策,暗示当时局势的复杂和多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咏史的方式,回顾了楚汉相争的历史事件,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进程的深刻思考,首句“三户有人消楚恨”以预言的形式点出了楚国人民对秦国的仇恨终将得到消除,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八公无险慑秦兵”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刘邦手下将领的英勇和智谋,后两句“鸿沟一约如天险,何事陈平出荥阳”则通过反问的方式,进一步强调了历史进程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晚唐时期的社会环境有关,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通过咏史的方式,回顾历史,反思现实,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历史进程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历史进程的敬畏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