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间关炎岭奋霓旌,谁道平胡竟不成。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颀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年\~756年),他擅长七言歌行和边塞诗,风格豪放,语言流畅,常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宁的关切和对将士英勇精神的赞美,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白天登山观望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饮水靠近交河。
行军在风沙中刁斗声声不断,公主弹奏的琵琶曲幽怨很多。
旷野云雾茫茫万里不见城郭,雨雪纷纷笼罩着广袤的沙漠。
翻越重重山岭挥动五彩战旗,谁说平定胡虏的事业竟不能成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战斗场景,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诗中“白日登山望烽火”和“黄昏饮马傍交河”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将士们白天观察敌情、夜晚行军饮马的紧张生活;“行人刁斗风沙暗”和“公主琵琶幽怨多”两句,则通过环境描写和乐器声音,烘托出边塞的荒凉和将士们的思乡之情;“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苍茫和恶劣环境;“间关炎岭奋霓旌,谁道平胡竟不成”两句,则表达了将士们翻山越岭、挥动战旗、坚定信念、誓要平定胡虏的决心和信心。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形象和坚定信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烽火”、“交河”、“刁斗”、“琵琶”、“野云”、“雨雪”等,营造出一种荒凉、艰苦而又充满战斗气息的氛围,诗人还通过对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谁道平胡竟不成”一句,既是对将士们坚定信念的赞美,也是对那些怀疑和否定他们努力的人的有力反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唐代边疆战事频繁、国家需要更多将士保卫边疆的时期,诗人李颀通过描绘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战斗场景,表达了对他们英勇精神的赞美和对国家边疆安宁的关切,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边疆将士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对国家统一和边疆安宁的渴望。
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唐代边塞将士的生活和战斗场景,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