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浣溪沙·连宵风雨禁窥园
宋·辛弃疾
连宵风雨禁窥园,坐卧一楼宽,海棠开尽春无言。
却怕春寒自掩门,晴日又还窗下,小炉未冷笙歌断。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后投身抗金斗争,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译文
连续几夜的风雨,使得我无法外出窥探园中的景色,只能安坐在这一楼之中,感受着空间的宽广,海棠花已经开尽,春天仿佛也默默无言,我却害怕春寒料峭,自己将门紧紧掩上,等到晴天到来,阳光再次洒满窗下,小炉中的火尚未冷却,但笙歌已经断绝。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风雨交加的夜晚和春日晴天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风雨禁窥园,象征着外界环境的动荡不安,而词人则选择在一楼中静坐,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海棠开尽,春无言,则暗示了春天的消逝和美好时光的短暂,最后两句通过晴日与小炉未冷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赏析
这首词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的内心世界,词中既有对风雨交加的夜晚的描绘,也有对春日晴天的期待,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词人通过海棠开尽、春无言等意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惋惜和感慨,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时期,当时他因政治上的失意而隐居乡间,过着闲适的生活,他并未完全放弃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注,内心仍然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反映了词人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在这种背景下,这首词不仅具有个人抒情的色彩,也蕴含着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