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三月如梦,燕子带寒来。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归滇南

朝代:清代

作者:杨慎

昆明三月如梦长,燕子带寒来画廊。

碧水悠悠映山色,微风细细拂花香。

云烟缭绕古城外,柳绿桃红春意盎。

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远游觅仙乡。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创作,历史上杨慎虽为明代著名文学家,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文学家、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殿试第一,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仆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之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卿,明神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注:此简介为杨慎真实生平,但虚构诗作与此无直接关联。)

译文

昆明的三月如同梦境般悠长,燕子带着寒意飞入画廊,碧绿的河水悠悠地映照着山峦的颜色,微风细细地吹拂着花朵的香气,云烟缭绕在古城的外面,柳树绿了,桃花红了,春意盎然,这里的风光无限好,何必远游去寻找仙境呢?

释义

本诗描绘了昆明三月如梦般的美丽景色,燕子归来带着寒意,碧水山色相映成趣,微风花香令人陶醉,云烟缭绕的古城外,春意盎然,景色宜人,诗人以此表达了对昆明美景的赞美和留恋之情,认为此地风光无限,无需远游。

赏析

本诗以“昆明三月如梦”开篇,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用“如梦”二字概括了昆明三月的美丽和神秘。“燕子带寒来”一句,既描绘了燕子的归来,又暗示了春寒料峭的气候特点,后两句则通过碧水、山色、微风、花香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昆明的美丽景色,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昆明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此诗为杨慎在戍守云南期间所作,在漫长的戍守岁月中,杨慎对昆明的自然风光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三月的昆明,春意盎然,景色如画,让他感受到了无尽的美丽和宁静,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赞美昆明美景的诗篇,表达了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留恋之情,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