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早春野望
唐·杜甫
野外梅生花气动,门前冰拆水声流。
晴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小苑莺歌歇清昼,长门蝶舞乱芳洲。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译文
野外的梅花开放,香气弥漫在空气中,门前的冰块融化,流水发出潺潺的声音,晴朗的日子里,街巷里的人们清扫着落花,傍晚时分,渔人和樵夫乘着水流回家,这个时候,我遥望着雪景,思念着远方的朋友,送客时遇到春天,是否可以自由地享受这美好时光呢?小苑中的黄莺停止了歌唱,清静的白天显得格外宁静,长门宫中的蝴蝶在花洲上翩翩起舞,景象纷乱而美丽。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活场景,通过梅花开放、冰块融化等细节,展现了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界的复苏,诗人也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人的个人情感,首联“野外梅生花气动,门前冰拆水声流”以梅花开放和冰块融化为切入点,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界的复苏,颔联“晴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则通过街巷里人们清扫落花和渔樵乘水回家的场景,展现了早春时节人们的生活状态,颈联“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尾联“小苑莺歌歇清昼,长门蝶舞乱芳洲”则以黄莺停歌和蝴蝶飞舞为结尾,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情感的抒发,充分展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卓越才华和深厚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落四川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处异乡,远离家乡和亲友,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思念,而早春的到来,让他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复苏和生命的活力,也激发了他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他的内心情感和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