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花事悲红雨,午夜词心付绿波。出自哪首诗?

春秋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夜感怀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一春花事悲红雨,午夜词心付绿波。

独坐小轩风满袖,平林新月欲如磨。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抒情俱佳,词风清丽婉约,格高韵远,颇近南唐后主,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译文

整个春天里,花朵凋零如同悲伤的红雨落下;深夜时分,我将写词的情怀寄托于流淌的绿波之中,独自坐在小屋中,衣袖盈满了清风,远处树林上空的新月仿佛刚刚被磨过一般明亮。

释义

“一春花事悲红雨”描绘了春天花朵凋零的凄凉景象,用“红雨”比喻落花,增添了悲凉的色彩。“午夜词心付绿波”则表达了作者在深夜时分,将内心的情感与思绪通过诗词寄托于流水之中,寓意着情感的流淌与释放。“独坐小轩风满袖,平林新月欲如磨”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孤独静坐、清风拂袖、新月明亮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赏析

这首《春夜感怀》是纳兰性德抒发个人情感与心境的佳作,诗中通过“红雨”与“绿波”的意象对比,展现了春天花朵凋零与夜晚流水潺潺的鲜明画面,寓含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独坐小轩”与“风满袖”的描绘,则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新月如磨的意象,既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寓意着时间的流转与人生的无常,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一生情感丰富而细腻,对爱情、友情、家国情怀有着深刻的感悟,这首《春夜感怀》可能创作于他仕途不顺、情感受挫的某个夜晚,面对春天的凋零与夜晚的寂静,作者不禁触景生情,将内心的愁绪与感慨化为诗句,表达了对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纳兰性德作为一位才子词人,对诗词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他通过诗词来抒发个人情感与心境的创作习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