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思
唐·皎然
空门寂寂淡吾身,溪雨微微洗客尘。
卧向白云情未尽,行随绿水去无因。
松风清韵长堪听,林月幽光好伴人。
可怪山居同野寺,却疑前世是如来。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丽闲淡,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他的诗作多反映佛家思想和生活情趣,同时也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译文
在这寂静的空门中,我身心淡泊如水,溪水细雨轻轻洗涤着旅人的尘埃,我卧看白云,情感未尽;行随绿水,却无明确的目的,松风清韵悠长,值得我长久聆听;林月幽光柔和,正好陪伴我度过夜晚,奇怪的是,我山居的生活竟如同野寺一般清苦,不禁让我怀疑,前世我是否曾是如来佛祖的化身。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首联写空门的寂静和诗人的淡泊心境;颔联写诗人卧看白云、行随绿水的悠闲生活;颈联以松风清韵和林月幽光为伴,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生活的清幽;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前世身份的疑惑,暗含了对佛家思想的体悟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佛家思想的体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诗中“空门寂寂淡吾身”一句,既写出了空门的寂静,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宁静,而“松风清韵长堪听,林月幽光好伴人”两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生活的清幽与美好,尾联“可怪山居同野寺,却疑前世是如来”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前世身份的疑惑和对佛家思想的向往,使整首诗在清新淡雅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皎然在山居生活中所作,皎然作为一位诗僧,他的生活充满了对佛家思想的体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佛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向往,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前世身份的疑惑和思索,这些情感和思绪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丰富内涵和深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