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中隐者
唐·韦应物
幽幽山中路,寂寂掩松门。
却思黄绶事,辜负紫芝心。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远,自然流畅。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多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韦应物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陶渊明的淡泊宁静,又有王维的清新空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幽静深远的山路上行走,只见松门紧闭,一片寂静。
此刻却回想起曾经为官的日子(黄绶,古代低级官吏的印绶,代指官职),心中不禁感到自己辜负了归隐山林、追求高洁之志的初衷(紫芝,古代传说中的仙草,常用来象征高洁脱俗)。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隐者的生活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曾经仕途经历的反思,首句“幽幽山中路,寂寂掩松门”描绘了山中环境的幽静和隐者的孤寂;次句“却思黄绶事,辜负紫芝心”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既怀念过去的仕途经历,又深感自己未能坚守归隐的初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山中隐者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诗人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经历的复杂情感,诗中“黄绶事”与“紫芝心”的对比,既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也展现了其高洁的品格和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上曾有过波折和起伏,他早年曾任低级官职,后来因仕途不顺而逐渐转向隐逸生活,这首诗可能是在他隐居山林期间创作的,表达了他对过去仕途经历的反思和对未来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刻思考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