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问学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虚心下问君师竹,盲目随声我滥竽。
学海无涯勤是岸,云程有路志为梯。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隶、楷、行、草皆擅,自创“板桥体”;绘画则擅长兰竹石,笔墨纵横,淋漓酣畅,其一生坎坷,却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
译文
如果你像竹子一样虚心地向师长请教,而我则盲目地随声附和,如同滥竽充数,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只有勤奋才是到达彼岸的船只;追求高远志向的道路虽然艰难,但坚定的意志就是攀登的阶梯。
释义
“虚心下问君师竹”中的“君师竹”比喻有学问、有品德的人,如同竹子般坚韧而虚心,此句强调虚心求教的重要性。“盲目随声我滥竽”则自谦地表示自己过去曾盲目跟风,没有真正学到东西,如同滥竽充数一般,后两句则是对学习态度的劝勉,强调勤奋和坚定的意志对于追求学问和实现志向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虚心求教与盲目跟风的不同结果,前两句通过“君师竹”与“我滥竽”的对比,突出了虚心求教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过去盲目随声附和的反思,后两句则是对学习态度的劝勉,以“学海无涯勤是岸”和“云程有路志为梯”为喻,强调了勤奋和坚定的意志对于追求学问和实现志向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求学或教书期间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书画家,郑板桥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在求学过程中,他虚心求教,不断汲取新知;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他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这首诗正是他对自己求学经历和教书育人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他对后人的殷切期望和劝勉,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郑板桥对于学问的热爱和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