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应无垢,菩提各有因。的解释

春秋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净心吟

唐·慧能

居士应无垢,菩提各有因。

心如明镜台,拂去尘埃新。

作者及朝代

作者:慧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慧能,唐代高僧,禅宗六祖,被尊为禅宗的实际创立者,他主张“顿悟成佛”,强调心性本净,只要识得自性,即可顿悟成佛,无需长期修行,慧能的禅法思想对中国佛教乃至东亚佛教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居士(指在家修行的佛教徒)应当心灵无垢,觉悟(菩提)的获得各有其因缘,心灵就像明亮的镜子台,拂去尘埃后便能焕然一新。

释义

居士应无垢:居士作为在家修行的佛教徒,应当保持心灵的纯净无垢。

菩提各有因:每个人觉悟成佛的因缘各不相同,强调了佛教中因缘果报的思想。

心如明镜台:用明镜台比喻心灵,强调心灵的清澈明亮。

拂去尘埃新:拂去心灵的尘埃,便能恢复其本有的清新明亮。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慧能禅宗的核心思想——心性本净,觉悟成佛,首句“居士应无垢”直接点明了居士应有的修行状态,即保持心灵的纯净,次句“菩提各有因”则强调了觉悟的因缘性,每个人成佛的道路都是独特的,后两句“心如明镜台,拂去尘埃新”用明镜台比喻心灵,形象地描绘了拂去尘埃后心灵的清新明亮,寓意着通过修行可以恢复心灵的本来面目,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是禅宗思想的经典表达。

创作背景

慧能生活在唐代,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慧能作为禅宗的实际创立者,其禅法思想在当时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他主张“顿悟成佛”,强调心性本净,与当时流行的渐悟修行方法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首诗《净心吟》正是慧能禅法思想的体现,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禅宗的核心教义,在创作背景上,这首诗可能是在慧能传授禅法、与弟子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旨在帮助弟子们更好地理解禅宗思想,指导他们的修行实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