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点绛唇·红杏飘香
宋·苏轼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门掩黄昏雨。
枝上小莺,尚声声啼涩,看疏密,爱浓淡,恰似相思路。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译文
红杏香气飘逸,柳条含烟带雨,轻轻拖动着嫩绿的细丝,水边的红色门户,黄昏时分,细雨霏霏,门儿紧闭着,黄莺在枝头啼叫,声音还带着几分羞涩和生涩,看那花朵的疏密,喜爱那色彩的浓淡,正像那相思之情,难以捉摸。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寄托了词人的相思之情,上片写春日景色,红杏飘香,柳条含烟,水边朱户,黄昏细雨,构成了一幅清新而略带忧郁的画面,下片则通过“枝上小莺,尚声声啼涩”一句,将情感引入,以莺声之涩,比喻相思之苦,再以“看疏密,爱浓淡,恰似相思路”一句,将花之疏密、色之浓淡与相思路的曲折、复杂相比,表达了词人深深的相思之情。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美景,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词人的相思之情,词人通过对红杏、柳条、水边朱户、黄昏细雨以及枝上小莺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而“看疏密,爱浓淡,恰似相思路”一句,则将花之疏密、色之浓淡与相思路的曲折、复杂相比,既形象又生动,表达了词人深深的相思之苦,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词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词人在春日里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亲人或朋友,从而产生了深深的相思之情,词人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和莺声之涩,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相思之苦,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情感洞察力,这首词也反映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