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放言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何必纫绳击飞兔,百年长短空自知。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译文
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不需要去求签问卜,检验玉的真假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要等待七年以后,周公在流言蜚语的日子里也感到恐惧,王莽在篡位之前也曾谦恭谨慎,何必用绳索去拴住那飞跑的兔子呢?人生百年是长是短,自己心里清楚。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洞察,前两句提出解决疑问的方法,即不要迷信占卜,而要靠时间和实践来检验,中间两句用周公和王莽的典故,说明人的真实面目往往需要长时间才能显露,最后两句则是对人生的感慨,认为人生百年,长短自知,不必过于执着于外在的追逐和束缚。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对比和典故,巧妙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时间的检验作用,诗中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认为人生百年,长短自知,不必过于在意世俗的眼光和评判,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疑具有一种积极的启示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在诗中,他通过对比和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世事的看法和态度,也寄托了他对后人的期望和告诫,希望人们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难。
《放言五首·其三》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歌,通过对比和典故的运用,诗人巧妙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时间的检验作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世事的看法和态度,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