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便乘桴去,惟同载酒过。出自哪首诗?

梦梦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游园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春光骀荡满园芳,柳绿桃红燕子忙。

未便乘桴去沧海,惟同载酒过溪梁。

花间醉卧听流水,月下吟诗对晚凉。

此中真意谁能解,不羡人间万户侯。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自创“六分半书”,别具一格;绘画擅长兰竹,笔墨纵横,淋漓酣畅,其一生坎坷,但性格旷达,不拘小节,深受后人敬仰。

译文

春光和煦,满园芬芳,柳树翠绿,桃花嫣红,燕子忙碌地穿梭其间,我此时不便像孔子那样乘桴浮海,远离尘世,只能与友人一同携酒渡过小溪,游览园林,在花丛间醉卧,聆听潺潺流水声,在月光下吟诗,享受夜晚的清凉,这里的真意谁能理解呢?我并不羡慕人间的权贵和荣华富贵。

释义

“未便乘桴去,惟同载酒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虽心怀高远,但现实中却选择与友人共赏春光,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乘桴去沧海,暗指像孔子那样因道不行而乘桴浮于海,远离尘嚣;而“惟同载酒过”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饮共赏的闲适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游园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活动,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操,前两句写春景之美,为全诗铺垫;中间两句以“未便乘桴去”与“惟同载酒过”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的选择;后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真意的追求和对权贵的淡泊,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郑板桥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时,面对现实的无奈和理想的破灭,诗人没有选择逃避或沉沦,而是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与友人共赏春光,享受生活的美好,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也展现了其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