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宫词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自矜红萼艳,谁羡碧筒香。
谁家玉手鸣象床,藕丝夜织芙蓉裳。
作者及朝代
张祜,唐代诗人,约公元792年-约852年,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早年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曾至长安应举,不第,后漫游各地,隐居润州鹤林寺,与诗人杜牧友善,张祜的诗风清新秀丽,尤长于宫词。
作者简介
张祜是唐代晚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以宫词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宫廷生活,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反映了唐代宫廷的繁华与哀愁,张祜的诗才横溢,但一生仕途不顺,晚年隐居寺庙,以诗酒自娱。
译文
谁家的玉手在象牙床上弹奏乐曲,夜晚用藕丝编织着芙蓉花样的衣裳。
释义
“谁家玉手鸣象床”描绘了宫廷中某位女子在象牙床上弹奏乐器的场景,玉手象征着女子的美丽与高贵,象床则体现了宫廷的奢华。“藕丝夜织芙蓉裳”则进一步描绘了宫廷生活的精致与细腻,藕丝象征着织物的轻薄与珍贵,芙蓉裳则暗示了衣物的华美与女子的娇艳。
赏析
这两句诗是张祜宫词中的精彩片段,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精致,诗人以“玉手”和“象床”为象征,展现了宫廷女子的高贵与美丽;以“藕丝”和“芙蓉裳”为描绘,体现了宫廷生活的精致与奢华,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细腻,反映了唐代宫廷的繁华与哀愁,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宫廷生活的向往与感慨。
创作背景
张祜的宫词创作背景与唐代宫廷生活密切相关,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华与开放的时期,宫廷生活尤为丰富多彩,张祜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对宫廷生活充满了向往与好奇,他通过宫词这一体裁,将宫廷生活的繁华与哀愁、美丽与哀怨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两句诗正是他宫词创作中的精彩片段,反映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深刻感悟与细腻描绘,张祜的宫词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宫廷生活的关注与热爱,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