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黄泥坂渡
唐·韦应物
黄泥坂深没白马,野渡落日人争船。
水寒远树浑如雾,塞月时来照戍楼。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黄泥坂上的泥土深深地掩埋了白马,野外的渡口在落日余晖中人们争相上船,寒冷的河面上,远处的树木仿佛笼罩在迷雾之中,边塞的月亮时不时照耀着戍守的城楼。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黄泥坂渡口傍晚时分的景象,首句“黄泥坂深没白马”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黄泥坂道路的泥泞难行,连高大的白马都被深深掩埋;次句“野渡落日人争船”则描绘了渡口在落日余晖中的繁忙景象,人们争相上船,急于过河,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与孤寂,寒水、远树、迷雾、塞月、戍楼,共同构成了一幅边塞风光的画卷。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泥坂渡口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体悟,首联以“黄泥坂深没白马”起笔,既突出了道路的泥泞难行,又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不易;颔联“野渡落日人争船”则通过描绘人们争相上船的场景,展现了渡口傍晚时分的繁忙与喧嚣,颈联和尾联则进一步将笔触伸向远方,通过寒水、远树、迷雾、塞月、戍楼等意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使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深沉、厚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担任地方官员期间,游历山水、体察民情时所作,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至偏远地区任职,在任职期间,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同时也对自然山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既是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他对人生旅途艰辛与不易的深刻体悟,通过描绘黄泥坂渡口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