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从淇澳思君子,更向湘江望美人。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张籍

身在三湘四水间,

行吟年复又一年。

已从淇澳思君子,

更向湘江望美人。

作者及朝代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生于约766年,卒于约830年,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是韩愈的学生,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之一,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平易近人,语言凝练自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张籍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广泛接触社会底层生活,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他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他的诗作以写实为主,善于描绘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译文

我身处三湘四水之间,年复一年地在这里行吟,已经从淇水之滨的绿竹中思念起君子般的品德,又向着湘江水畔眺望,期盼着美人的出现。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处湘江之畔,年复一年地行吟创作,对美好品德的君子和理想中的美人充满了向往和追求,淇澳之竹象征着君子的高洁品德,而湘江之畔则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赏析

这首诗以湘江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自身的行吟生活,表达了对君子品德和美好爱情的向往,诗中“淇澳思君子”和“湘江望美人”两句,既是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继承,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淇澳之竹和湘江之水,作为自然景物的象征,与诗人的情感世界紧密相连,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首诗的语言凝练自然,节奏明快,富有音乐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张籍在唐代中期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湘江时所作,面对浩渺的江水和周围的自然景物,诗人不禁触景生情,表达了对君子品德和美好爱情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湘水吟》是张籍的一首佳作,通过描绘湘江之畔的自然景物和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君子品德和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