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云
宋·李复
触石云头散,垂天雨脚长。
随风千态变,入夜万丝凉。
林润惊禽宿,溪喧唤客忙。
何当乘此去,直上碧霄翔。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复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李复,字履中,号潏水先生,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曾任知州、转运使等职,政绩卓著,他学识渊博,尤精史学,著有《潏水集》等,李复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与哲思。
译文
触碰山石的云头瞬间散开,低垂的天空下,雨丝绵长不绝,随着风儿,云彩千变万化,到了夜晚,万缕雨丝带来丝丝凉意,树林因雨水滋润而显得更加清新,惊动了栖息的鸟儿;溪流因雨水充沛而喧嚣,呼唤着过往的行人,何时能乘着这片云彩,直冲云霄,自由翱翔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云散、雨丝绵长的自然景象,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变化与生物反应,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和谐,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赏析
意境营造:诗人以“触石云头散,垂天雨脚长”开篇,直接点出雨后云散、雨丝绵长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随后通过“随风千态变,入夜万丝凉”等句,进一步描绘了云彩与雨丝的变化多端与凉爽感受,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情感寄托: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与哲思,如“林润惊禽宿,溪喧唤客忙”两句,既表现了雨后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何当乘此去,直上碧霄翔”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渴望。
语言风格:全诗语言清新自然,用词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造诣与深厚的情感积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复仕途不顺或隐居山林之时,面对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无常,诗人选择寄情山水,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与哲思,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而成的,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也寄托了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