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寻芳
唐·韦庄
春色茫茫何处寻,洛阳台榭锦成林。
杨柳千条花欲绽,葡萄百丈蔓初萦。
楼台掩映斜阳里,车马喧阗上苑心。
唯有此中真意趣,不须惆怅怨芳辰。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春色无边无际,我该去哪里寻找它的踪迹呢?看那洛阳的亭台楼阁,繁花似锦,仿佛一片锦绣的森林,杨柳依依,千万条垂丝轻拂,花朵含苞待放,即将绽放;葡萄藤缠绕着,长达百丈,新蔓初绕,楼台在夕阳的余晖中若隐若现,车水马龙,人声鼎沸,都向着皇家园林汇聚,只有在这春日的美景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意趣,不必为即将逝去的春光而惆怅叹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洛阳城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在这美好时光中享受生活的态度。
赏析
首联“春色茫茫何处寻,洛阳台榭锦成林”以设问开篇,引出主题,即寻找春色,诗人以“茫茫”形容春色之广,又以“锦成林”比喻洛阳台榭间繁花似锦的景象,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春日景色,杨柳、花朵、葡萄藤等自然景物与楼台、车马等人文景观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热闹而和谐的春日画卷,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珍惜和享受,认为只有在这美好时光中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意趣,不必为时光的流逝而惆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游历洛阳期间,洛阳作为古代中国的都城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春日里更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韦庄在游历过程中,被洛阳的春日美景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在乱世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