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武拔身终仕汉,周瑜仗剑早从吴。的解释

梦梦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史

唐·胡曾

马武拔身终仕汉,周瑜仗剑早从吴。

英雄未展凌云志,空使东流水自孤。

作者简介

胡曾(约839年—?),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潭州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咸通十二年(871年)进士,曾任汉南节度使从事,后为路岩、高骈诸人幕僚,胡曾以擅长咏史诗著称,其诗作多借古讽今,寓意深刻,风格雄浑,在当时颇有影响。

译文

马武出身贫寒,最终却能在汉朝为官,建立功勋;周瑜年少时就仗剑投身东吴,辅佐孙权成就霸业,世间有多少英雄豪杰,尚未实现自己的凌云壮志,就只能让那东流的江水独自流淌,显得分外孤独。

释义

首句“马武拔身终仕汉”讲述了马武的故事,马武原是绿林军将领,后归顺刘秀,成为东汉的开国功臣,次句“周瑜仗剑早从吴”则描绘了周瑜年轻时就投身东吴,辅佐孙策、孙权,成为东吴的重要将领和谋士,后两句“英雄未展凌云志,空使东流水自孤”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那些未能完全施展才华的英雄人物的惋惜和同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马武和周瑜两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展现了英雄人物的坎坷经历和壮志未酬的遗憾,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两位英雄的故事娓娓道来,既表达了对他们功绩的肯定,又流露出对他们未能完全实现理想的同情,后两句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将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洪流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胡曾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唐代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许多有才华的人难以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胡曾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创作了这首咏史诗,以表达对那些未能实现理想的英雄人物的同情和惋惜,这首诗也反映了胡曾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精神。

胡曾的这首《咏史》诗,通过对比马武和周瑜的事迹,展现了英雄人物的坎坷经历和壮志未酬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