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不受氛烟蔽,道义长涵日月光。的释义

风云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明志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精神不受氛烟蔽,道义长涵日月光。

铁骨铮铮留正气,丹心耿耿照汗青。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自创“板桥体”,别具一格;绘画擅长兰竹,笔墨酣畅,意趣盎然,他一生坎坷,却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

译文

我的精神不会被世俗的尘埃和烟雾所蒙蔽,道义之心如同日月之光,永远照耀着我前行的道路,我有着铁骨铮铮的正气,留下的是不屈的品格;我的丹心耿耿,将永远照耀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释义

“精神不受氛烟蔽”意指作者的精神世界高远纯净,不受世俗纷扰和污染;“道义长涵日月光”则表达了作者坚守道义,如同日月般光明磊落,永不改变,后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坚韧不拔和高尚情操,铁骨铮铮、丹心耿耿,都是对作者高尚品格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是郑板桥表达个人志向和品格的佳作,首句“精神不受氛烟蔽”以高远的意境开篇,奠定了全诗的主题基调,次句“道义长涵日月光”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将道义与日月之光相提并论,凸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后两句则以铁骨铮铮、丹心耿耿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坚韧不拔、忠诚不渝的品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力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郑板桥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面对社会的黑暗和世俗的偏见,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以诗明志,表达了自己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郑板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典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