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身即有患,谁能无其身。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病身

唐·白居易

有身即有患,谁能无其身。

心为身之主,身为心之臣。

臣壮君岂弱,臣病君亦贫。

努力作心性,病来须自珍。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风光等多个领域,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有了身体就会有病患,谁能没有自己的身体呢?心是身体的主宰,身体则是心的臣仆,臣子(身体)强壮时君主(心)怎会虚弱,臣子(身体)生病时君主(心)也会陷入困境,因此要努力修养心性,当疾病来临时要格外珍惜自己。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人生疾病与身体关系的深刻思考,他认为,身体是生命的载体,但同时也是疾病的根源,心作为身体的主宰,需要引导身体保持健康,当身体强壮时,心灵也会充满力量;而当身体患病时,心灵也会受到影响,诗人强调要修养心性,以应对生活中的疾病与困难。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身体与心灵之间的密切关系,白居易通过“有身即有患”这一观点,引出了对人生疾病的思考,他并没有回避疾病的痛苦,而是坦然面对,并强调修养心性的重要性,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不仅有助于个人身心健康,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在表达上,白居易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心比作君主,身比作臣仆,形象地描绘了身心之间的关系,这种比喻既生动又贴切,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诗人的意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此时的白居易已经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深知身体的脆弱与疾病的痛苦,因此更加珍惜自己的身心健康,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态的写照,表达了他对人生疾病与身体关系的深刻思考和对身心健康的珍视,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晚年时期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索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领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