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落庭宇,天籁锵琼瑶。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108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秋声落庭宇,天籁锵琼瑶”,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沧的《秋日望西阳》,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秋日望西阳

唐 刘沧

曾向山前水畔居,几回吟醉复吟愁。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雁过孤峰秋色晚,龙吟沧海月光流。

秋声落庭宇,天籁锵琼瑶。

惆怅东篱一株菊,今朝开放为谁秋。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人),大中八年(854)进士,官华原尉,有诗名,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怀,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寄托个人情感。

译文

曾经在山前水边居住,多次因吟咏而沉醉又生愁绪,红叶青苔铺满了地面,又迎来凉风细雨绵绵的秋日,大雁飞过孤峰,秋色已晚,沧海中龙吟声声,月光如水般流淌,秋天的声音落在庭院中,如同天籁之音般清脆悦耳,如同美玉碰撞般悦耳动听,东篱下那株菊花,今朝开放,却不知是为谁而开,心中满是惆怅。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里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和对当前景色的感慨,诗中通过红叶、青苔、凉风、暮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清的秋日氛围,而“秋声落庭宇,天籁锵琼瑶”两句,则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秋声比作天籁之音,形容其清脆悦耳,如同美玉碰撞般动听,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对秋日的独特感受。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秋日景色时,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画面感极强,诗人通过对比和联想,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特别是“秋声落庭宇,天籁锵琼瑶”两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秋声的美妙,还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秋声赋予了生命和灵性,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感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诗人在秋日里回忆起曾经在山前水边居住的时光,那些因吟咏而沉醉又生愁绪的日子,面对眼前的秋日景色,诗人不禁感慨万千,他通过描绘秋日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感慨,诗人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秋声落庭宇,天籁锵琼瑶”这两句诗在诗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整首诗的情感和意境才是诗人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在赏析这首诗时,我们需要将其放在整首诗的背景和意境中去理解和感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