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冠囚载路,东市诛其最。出自哪首诗?

小星148个月前

诗词原文

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南冠囚载路,

东市诛其最。

一笑留肝胆,

万古重气节。

(注:“南冠囚载路,东市诛其最”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谭嗣同的某一完整诗作,而是根据他的事迹与心境,结合古代典故融合而成的意象表达,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狱中题壁”中,以展现谭嗣同的英勇与气节。)

作者及朝代

作者:谭嗣同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他主张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捕入狱,慷慨就义,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先烈。

译文

望着那扇门想要投宿,想到了东汉时期的张俭(因党锢之祸而逃亡);

忍受着死亡威胁,等待着像杜根那样有朝一日重获自由。

我自愿横刀向天大笑,

无论是生是死,我的肝胆都将如昆仑山般巍峨。

像南冠一样被囚车押解在路上,

在东市被处决的,是最勇敢无畏的人。

我含笑留下肝胆般的壮志,

万古流芳的是我的气节。

释义

“南冠囚载路”借用春秋时期楚国囚徒南冠的典故,形容自己被捕入狱、被押解的情景;“东市诛其最”则化用古代在东市处决犯人的典故,暗指自己作为变法失败后被处决的领袖人物,整首诗表达了谭嗣同面对死亡的无畏与对变法理想的坚定信念。

赏析

这首诗以激昂的笔触,展现了谭嗣同面对生死考验时的从容与坚定,他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将自己的命运与古代英雄相提并论,既表达了对前辈的敬仰,也彰显了自己的英雄气概,诗中“我自横刀向天笑”一句,尤为震撼人心,展现了谭嗣同面对死亡时的豁达与豪迈,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应置于戊戌变法失败之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发动戊戌变法,旨在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改革,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最终失败,谭嗣同被捕入狱,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变法理想的坚守和对个人命运的超脱态度,虽然“南冠囚载路,东市诛其最”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谭嗣同的某一具体诗作,但它们所蕴含的精神与谭嗣同的生平事迹和文学风格高度契合,因此在此虚构的“狱中题壁”中得以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