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别绪嗟匆迫,欢娱事、杳然如隔”,这些词句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以下是该词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
宋·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重倚前欢,似梦云无准,和泪坐、愁多懒语,怎生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祝告天公怜我,霎时间、早成佳会。
别绪嗟匆迫,欢娱事、杳然如隔,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赋的方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从梦中醒来,透过窗子看见一线曙光,寒灯已经熄灭,酒醒之后,更难以忍受这空寂的台阶上,夜雨频频滴落的声音,可叹我因循守旧,长久地漂泊在天涯,辜负了与佳人的多少盟誓,忍心将从前那些欢聚的美好时光,突然之间变成了忧愁与悲伤。
愁苦至极,再三回想那洞房深处的情景,多少次酒宴结束歌声停歇,我们相拥在香暖的鸳鸯被中,难道只是暂时的分离,就让你如此费心劳力?那些缠绵悱恻的时光,有万般千种的恩爱与怜惜。
可如今,天长夜漏,无端地自己与她疏远隔绝,不知何时才能再次依偎在彼此的怀抱中,享受那如梦般的欢愉,这离别之情让人叹息时光的匆迫,那些欢娱的时光仿佛已经遥远得如同隔世,想到即将远行,千里烟波浩渺,暮霭沉沉,楚天辽阔无边。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与佳人的离别之情,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渴望,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词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赏析
这首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词人的情感表达得深沉而真挚,词中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有对未来重逢的渴望,情感层次丰富,令人动容,词人通过“梦觉透窗风一线”等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基调,词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离别前后的情感变化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柳永漂泊异乡、与佳人分离之时,柳永一生仕途坎坷,多次科举不第,长期漂泊在外,与佳人的离别之情成为他词作中的重要主题之一,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与佳人的离别之情,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是对《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的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