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
题目:夜愁曲
朝代:唐代
作者:李暮云(虚构人物,因历史上无确切对应人物,故设为虚构)
原文:
月色寒如水,孤灯照影长。
奈消恨无方,删情不尽伤。
最难安拍夜,独坐待天光。
心绪随风乱,相思入梦茫。
作者简介
李暮云,唐代末年一位不为史书所载的文人墨客,据传他生于江南水乡,自幼聪颖好学,诗词歌赋皆有所成,尤善抒发内心细腻情感,因时局动荡,仕途不顺,一生多舛,晚年隐居山林,以诗酒为伴,其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与对世事的无奈,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译文
月光清冷如水,孤灯下身影拉长。
如何消除这满心恨意,情感删减却仍有余伤。
夜晚最是难熬,独自坐着等待天亮。
心绪随风飘散,相思入梦却更加迷茫。
释义
“奈消恨无方”表达了诗人面对心中怨恨无法消解的无奈;“删情不尽”则形容即使努力想要忘记,情感却仍然难以割舍;“最难安拍”意指夜晚难以平静,难以入眠,象征着内心的煎熬与不安。
赏析
此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孤独的身影和难以平复的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情感的深深怀念与无奈,首句“月色寒如水”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奈消恨无方,删情不尽伤”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情感真挚而深刻,后两句“最难安拍夜,独坐待天光”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与无助,而“心绪随风乱,相思入梦茫”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对过往的深深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创作背景
据传,此诗创作于李暮云晚年隐居山林之时,彼时,他因仕途不顺,情感受挫,内心充满了对过往的悔恨与对未来的迷茫,在一个清冷孤寂的夜晚,他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月色与孤灯,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情感,他提笔写下了这首《夜愁曲》,以抒发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此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经历,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动荡、人心不安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