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怪秋坟
宋·陆游
怪秋坟上哭芜菁,鬼听忽揶揄。
颜之厚矣谁能度,白日青天竟自如。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在怪异的秋日里,坟头上竟然有人在为芜菁(一种蔬菜)哭泣,鬼魂听了都不禁发出揶揄的笑声,这人的脸皮之厚,谁能度量呢?他竟在青天白日之下,如此自如地做出这等怪事。
释义
“怪秋坟”指的是一个不寻常的秋日场景中的坟墓,“哭芜菁”是比喻或讽刺某人或某事的不合时宜与荒谬。“鬼听忽揶揄”表达了连鬼魂都对此感到惊讶和嘲笑。“颜之厚矣谁能度”是对某人脸皮之厚的强烈讽刺,“白日青天竟自如”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荒谬行为在光天化日之下的肆无忌惮。
赏析
这首诗以幽默而尖锐的笔触,讽刺了某种社会现象或人物,通过“怪秋坟”与“哭芜菁”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荒诞不经的氛围,进而通过“鬼听忽揶揄”和“颜之厚矣谁能度”等句,对讽刺对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白日青天竟自如”一句,更是将这种讽刺推向了高潮,暗示了这种荒谬行为在现实中的普遍存在和肆无忌惮,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讽刺效果和批判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陆游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有关,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动荡、社会不安的时代,他一生力主抗金复国,但多次遭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可能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公和荒谬行为产生了深刻的感受,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对这些现象的一种讽刺和批判,陆游本人也是一个性格直率、敢于直言的人,这首诗也体现了他这种不屈不挠、敢于揭露社会黑暗面的精神。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久远和文献资料的缺乏,对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和寓意,可能存在不同的解读和理解,以上解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