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正相伴,寺门乞茗歇尘寰。
野桥沽酒饮孤樽,
风箫声断水云间。
平林漠漠烟如织,
回首处,野桥沽酒再留连。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创意性重构,原诗并无完全对应内容,但以下解析将基于重构后的内容进行。)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唐宪宗至唐文宗年间,他工于诗,尤善七言绝句,内容多写旅途所见所感,风格清新自然,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李涉的诗作在当时颇受好评,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整天在醉梦之间迷迷糊糊,忽然听说春天即将过去,便勉强自己登山去欣赏春色,路过一座竹林中的寺院,遇到僧人便与他交谈起来,正好相伴而行,在寺门边乞求一杯茶水,借此歇息,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
在野外的桥上买酒独饮,风箫声在水云之间断绝,平坦的树林间烟雾缭绕,如同织就的锦缎,回首望去,那野桥沽酒的地方,让人再次流连忘返。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登山、寺门乞茗、野桥沽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尘世烦恼的暂时忘却,诗中“正相伴,寺门乞茗歇尘寰”和“回首处,野桥沽酒再留连”两句,分别对应了关键词“正相伴”、“寺门乞茗”和“野桥沽酒”,展现了诗人与僧人的交往、在寺院品茶的闲适以及在野外桥上买酒独酌的惬意。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春日登山、与僧人交谈、寺门乞茗、野桥沽酒等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尘世烦恼的暂时忘却,诗中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特别是“正相伴,寺门乞茗歇尘寰”和“回首处,野桥沽酒再留连”两句,更是将诗人的闲适与惬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诗人在春日里的一次登山之旅,在旅途中,诗人遇到了竹林中的寺院和僧人,与他们交谈并乞求茶水歇息;随后又在野外的桥上买酒独酌,回味着与僧人的交往和寺院的宁静,这些经历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于是他写下了这首描绘春日登山、寺门乞茗、野桥沽酒的诗歌,虽然这首诗是创意性重构的,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尘世烦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