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陌寻芳爱马迟,一春能得几晴时。出自哪首诗?

风云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寻芳

宋·陈与义

紫陌寻芳爱马迟,一春能得几晴时。

柳条绿软浑无力,杏蕊红娇欲语时。

满院东风觉醉意,半窗明月照离思。

归来不用留春住,明日阴晴未可知。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是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杜甫的沉郁顿挫,又有苏轼的豪放洒脱,被誉为“诗俊”,陈与义在文学上成就斐然,是江西诗派“三宗”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在紫色的田野间寻找芬芳,喜爱骑马缓缓而行,整个春天又能有几个晴朗的日子呢?柳条嫩绿柔软,仿佛没有一丝力气,杏花娇艳欲滴,仿佛正要开口说话,满院的东风让人感到了醉意,半窗的明月映照出离别的思绪,归来后不必强留春天,因为明天的阴晴还难以预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里寻芳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如嫩绿的柳条、娇艳欲滴的杏花,以及满院的东风和半窗的明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寻芳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首联“紫陌寻芳爱马迟,一春能得几晴时”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晴朗日子的向往,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美好氛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微妙情感,尾联“归来不用留春住,明日阴晴未可知”则以一种豁达的态度,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自然的顺应。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与义仕途不顺、生活动荡的时期,面对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不幸,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豁达和顺应自然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美好时光的佳作,更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情感和人生哲理的深刻诗篇。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