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过雷州
宋·秦观
万里相寻不相见,独骑官马过雷阳。
心藏汉节身持橐,日暮孤城乱山荒。
作者及朝代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词人。
作者简介
秦观少从苏轼游,以诗赋见长,但屡试不第,后得苏轼引荐,方得中进士,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贬谪历任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地,宋徽宗元符三年(1100年),秦观复命,北归途中卒于藤州,秦观善诗赋策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其散文长于议论,《淮海集》二十卷、《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三卷传世。
译文
我跨越万里来寻找你,却终究未能相见,只能独自骑着官马经过雷阳,心中怀揣着汉朝使节的忠诚,手中提着装满文书的袋子,日暮时分,我独自一人在这座荒凉孤寂的城池里,四周是杂乱的荒山。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遗憾,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被贬谪后的孤独与凄凉,首句“万里相寻不相见”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诗人长途跋涉寻找友人的艰辛和失望,次句“独骑官马过雷阳”则描绘了诗人孤独骑马的形象,以及他所处的荒凉环境,后两句“心藏汉节身持橐,日暮孤城乱山荒”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忠诚和孤独,以及他所面临的艰难困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思绪,首句“万里相寻不相见”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和寻找之难,次句“独骑官马过雷阳”则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孤独骑马的形象,以及他所处的荒凉环境,后两句则通过“心藏汉节”和“日暮孤城”等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忠诚和孤独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秦观在被贬谪至雷州期间所作,当时,秦观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而被贬谪,他深感孤独和凄凉,在前往雷州的途中,他思念着远方的友人,却无法相见,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和哀愁的诗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遗憾,也透露出诗人被贬谪后的孤独与凄凉,以及他对忠诚和信念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