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修灵之聿皇兮任侏儒之傞傞,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108个月前

关键词“忽修灵之聿皇兮任侏儒之傞傞”出自先秦时期屈原的《九思·悼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九思·悼乱》

先秦·屈原

驻俟兮硕明,

蹇将憺兮寿宫。

与泰初而为邻兮,

颛顼御兮八龙。

寒将凝兮雪舞,

魂魄藏兮深宫。

折琼枝以为羞兮,

又采玉屑以为糇。

登昆仑兮食玉英,

与天地兮同寿,

与日月兮齐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

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

欸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

邸余车兮方林。

乘虬龙之辀兮,

载云旗之委蛇。

长太息兮将上,

心低徊兮顾怀。

羌灵魂之欲归兮,

何须臾而忘反。

背山川而走险兮,

路脩远以多艰。

腾众车使径待兮,

潸潸泪下交颐。

凌万顷之茫然兮,

忽修灵之聿皇兮任侏儒之傞傞。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他出身贵族,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的三闾大夫,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译文

(部分译文,因全诗较长,仅翻译包含关键词的部分)

……

登上昆仑山啊食用玉英,

与天地同寿啊与日月齐光。

可悲啊南夷之人不了解我,

清晨我渡过长江和湘江。

乘鄂渚回望啊,

悲叹秋冬的寒风。

……

驾着虬龙拉的车啊,

载着云旗随风飘扬。

长叹一声准备登天啊,

心中徘徊啊顾念故乡。

我的灵魂想要归去啊,

片刻都不曾忘记返回的方向。

背离山川而走向险途啊,

道路遥远又艰难重重。

众多车辆在前面等待啊,

泪水潸然而下沾湿了面颊。

越过茫茫万顷的江水啊,

忽然见神灵匆匆而过,却让侏儒们跳起舞来。

释义

“忽修灵之聿皇兮任侏儒之傞傞”意为:忽然见神灵匆匆而过,却让侏儒们跳起舞来,这里通过对比神灵(修灵)的匆忙与侏儒(象征小人或卑微之人)的舞蹈,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小人得志的愤慨。

赏析

《九思·悼乱》是屈原在流放期间创作的一首抒情长诗,表达了诗人对楚国政治黑暗、小人得志的愤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关键词所在的句子,通过神灵与侏儒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九思》是屈原在流放期间创作的一组抒情长诗,共九章,分别名为《逢尤》、《怨上》、《疾世》、《悼乱》、《遭厄》、《伤时》、《哀岁》、《悼乱》(重出)、《远游》,这些诗作反映了屈原在流放期间的孤独、苦闷和对楚国政治黑暗、小人得志的愤慨。《悼乱》一章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楚国政治局势的忧虑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屈原在流放期间,虽然身处逆境,但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通过诗歌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由于《九思》并非屈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且全诗较长,因此上述解析主要聚焦于包含关键词的部分及其相关背景,如需更全面的了解《九思》及其创作背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研究资料。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