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藐藐而上征兮诉纬繣於太和。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128个月前

诗词原文

九思·悼乱

朝代:先秦

作者:屈原

上帝不公兮,委我生兮逢乱世。

哀我生兮逢乱世,乌乎终兮独殒!

凌万顷兮安度?众将愉兮宴乐。

悲余生兮无欢乐,将安度兮恢廓?

属天命兮有制,奈余何兮逢此世!

悼乱世兮孰知?余独愁兮谁与语?

齐僭兮累上,莫同兮谁考?

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

怀朕情兮愤悱,独永叹兮增伤!

思蹇产兮诘诎,志圜诘兮猗抔。

心怛伤兮悼怛,意忉怛兮憯恻。

愁郁郁兮思迟迟,独寤寐兮心惕惕。

魂茕茕兮不遑寐,目眇眇兮寤终宵。

涕涟涟兮如雨,心悼怛兮踌躇。

凌阳侯兮濡袂,骋骋兮高远。

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

日暾暾兮西舍,余将归兮瑶之圃。

有鸟兮山之阿,将奋翼兮高飞。

遭天祸兮凶年,送余行兮逆波。

风波起兮横流,将欲济兮不得。

心怛怛兮若割,泪泫泫兮下滂沱。

逢纷兮诘诎,志壅塞兮能言。

身憔悴兮幽处,苟余心兮端直。

龙飞兮翩翩,偃蹇兮安能翔?

悼乱世兮孰知?余独愁兮谁与语?

倚踌躇以淹留兮,日晻晻而下颓。

神藐藐而上征兮,诉纬繣於太和。

凌霄汉兮沦亡,心恻怛兮伤怀。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译文

神啊,你高高地向上飞去,我向那太和之境诉说心中的纷乱与纠结。

释义

“神藐藐而上征兮诉纬繣於太和”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屈原在感叹自己身处乱世,无法施展抱负,于是向高高在上的神灵诉说自己的苦闷与纷乱,希望能在太和之境找到心灵的慰藉。“神藐藐而上征”描绘了神灵高高在上、远离尘嚣的形象,“诉纬繣於太和”则表达了诗人向神灵倾诉心中纷乱思绪的愿望。

赏析

这句诗是《九思·悼乱》中的一句,全诗通过描绘诗人身处乱世的苦闷与无奈,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在这句诗中,诗人通过向神灵诉说的方式,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世界的渴望,这种将个人情感与神灵、宇宙相结合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体现了屈原诗歌中常见的浪漫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九思》是屈原在流放期间所作的一组抒情诗,共九章,分别名为《逢纷》《伤时》《悼乱》《遭厄》《怨上》《疾世》《悯上》《怀沙》和《思古》,这组诗反映了屈原在流放期间的苦闷与无奈,以及对楚国政治黑暗和社会动荡的深刻忧虑。《悼乱》一章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乱世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在创作这首诗时,屈原已经历了多次流放和打击,对楚国政治和社会的失望与愤怒达到了顶点,他在诗中通过向神灵诉说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