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公一悲歌,风云澹乾坤。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悲歌行

唐·李白

为公一悲歌,风云澹乾坤。

壮士心未已,雄图泪满痕。

山河空壮丽,岁月自峥嵘。

何当挥剑起,直斩乱离根。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译文

为了天下苍生,我唱起一曲悲壮的歌谣,风云变幻间,天地似乎都为之黯淡,壮士的雄心壮志未曾停歇,但面对壮志未酬的现实,只能让泪水沾满衣襟,山河虽然依旧壮丽,但岁月却已悄然流逝,显得分外峥嵘,何时才能挥剑而起,直接斩断这乱世纷扰的根源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李白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壮志未酬的悲愤,首句“为公一悲歌”直接点题,表明诗人是为了天下苍生而悲歌,次句“风云澹乾坤”以风云变幻象征时局的动荡不安,天地为之黯淡,进一步渲染了悲壮的氛围,接下来两句“壮士心未已,雄图泪满痕”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愤,壮志未酬,只能让泪水沾满衣襟,后两句“山河空壮丽,岁月自峥嵘,何当挥剑起,直斩乱离根”则表达了诗人对山河壮丽的感慨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他渴望挥剑斩断乱世纷扰,恢复天下太平的强烈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悲壮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壮志未酬的悲愤,诗中通过风云变幻、山河壮丽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愤和无奈,诗人也通过“壮士心未已,雄图泪满痕”等直接抒情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悲愤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李白作为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人,面对这样的时局,内心充满了悲愤和无奈,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来唤起人们的觉醒和抗争精神,为天下苍生谋求福祉,他创作了这首《悲歌行》,以悲壮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李白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