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郎嗜泉石,足迹靡不至。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应物

漫郎嗜泉石,足迹靡不至。

幽径草庵深,白云相与出。

松风清入耳,溪水碧如绮。

心远天地宽,逍遥任所之。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曾任滁州、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韦应物的诗以写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恬淡高远,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

作者简介

韦应物早年仕途较为顺畅,但中年以后仕途不顺,逐渐转向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体悟,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韦应物的诗作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自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漫游者热爱泉水与岩石,他的足迹几乎遍及每一处。

在幽深的小径尽头,有一座草庵深藏,白云与之相伴而出。

松林间的清风轻轻吹入耳畔,溪水碧绿得像绮丽的绸缎。

心境开阔,天地仿佛也变得更加宽广,逍遥自在地任心而行。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韦应物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在山水间寻求心灵宁静与自由的生活态度,通过“漫郎嗜泉石,足迹靡不至”表达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痴迷与探索;“幽径草庵深,白云相与出”则展现了隐居之地的清幽与超脱;“松风清入耳,溪水碧如绮”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和谐;“心远天地宽,逍遥任所之”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自由。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热爱,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水间的清幽、宁静、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后,逐渐转向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体悟,开始过上了隐居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山水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