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省心吟
宋·邵雍
坐安民物由修己,默合神明为至公。
学广才高非所恃,修身端行乃为雄。
作者及朝代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后迁居洛阳天宫寺安乐窝,晚年自称安乐先生,邵雍精通易学及先天数学,其著作《皇极经世书》《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邵雍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精于易学,他性格高洁,不慕名利,以教书育人为乐,与司马光、富弼等名臣交游甚密,邵雍的哲学思想融合了儒、道两家,主张“以物观物”,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他的诗作清新自然,富含哲理,反映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译文
端坐安身,使百姓和万物得以安宁,这源于自身的修养;默默与天地神明相合,体现了至高无上的公正,学问广博、才华横溢并非真正可依仗的,唯有修身养性、端正品行,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
释义
首句“坐安民物由修己”,强调了个人修养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自身修养达到一定境界,才能安定民心、物阜民安,次句“默合神明为至公”,则进一步升华到与天地神明相合的高度,表达了作者对于公正无私、顺应天道的追求,后两句则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深化,指出真正的才华和力量不在于外在的知识和技能,而在于内心的修养和品德。
赏析
这首诗是邵雍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他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诗中既有对个人修养的强调,也有对社会公正的向往,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哲学功底和人文关怀,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也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邵雍生活在北宋中期,这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但矛盾逐渐显现的时期,他一生不仕,以教书育人和著书立说为业,对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有着深刻的认识,这首诗可能是他在反思社会现实、思考人生哲理的过程中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邵雍表达了自己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公正的看法,也寄托了他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