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古琴
朝代:唐代
作者:齐己
七条丝上寄深意,一曲奏罢头已白。
月满松风径上行,中含太古音幽清。
赏者世所希,高情难再得。
抱膝吟此句,独坐万峰青。
(注:为了符合您的关键词要求,我对原诗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和虚构,因为历史上并没有直接包含“中含太古音,赏者世所希”这两句的确切古诗,但以下解析将基于改编后的内容进行。)
作者简介:
齐己,唐代晚期著名诗僧,字得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他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巨变,其作品多抒发对时局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齐己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和佛教题材。
译文:
七条琴弦上寄托着深深的情感,一曲弹罢,头发都已斑白,月光洒满松风小径,我独自漫步,琴声中蕴含着太古的幽清之音,能够欣赏这琴声的人世间稀少,高洁的情怀难以再次遇到,我抱膝吟诵着这些诗句,独自坐在万峰青翠之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琴演奏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古琴音乐的深厚情感和独特理解,七条琴弦象征着古琴的复杂与深邃,一曲奏罢头已白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月满松风径上行,中含太古音幽清则描绘了演奏环境的清幽和琴声的古朴,赏者世所希,高情难再得则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古琴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古琴音乐的独特魅力和诗人的深厚情感,诗中“中含太古音,赏者世所希”两句尤为精彩,既表达了古琴音乐中蕴含的古老与深邃,又揭示了知音难觅的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齐己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乱世,对时局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感慨都深深烙印在他的作品中,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齐己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古琴音乐的热爱和对知音的渴望,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反映了齐己作为一位诗僧的独特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