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峄山桐
唐·李白
亭亭峄山桐,枝干何尔奇。
孤生青云外,直上凌烟霓。
春风吹绿绦,秋霜染金枝。
不为凡木用,材大难自施。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均为后世所景仰。
译文
峄山上那棵挺拔的桐树啊,它的枝干为何如此奇特?
它孤独地生长在青云之外,高耸入云,直逼烟霞。
春风吹拂,嫩绿的枝条随风摇曳;秋霜降临,金黄的叶子染满枝头。
它不愿做平凡的树木被人所用,只因材质太好,难以找到合适的地方施展才华。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峄山上的一棵桐树,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和非凡才华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中“亭亭峄山桐,枝干何尔奇”描绘了桐树的挺拔与奇特;“孤生青云外,直上凌烟霓”则表现了它的孤高与超凡;“春风吹绿绦,秋霜染金枝”描绘了桐树四季变换的美景,也象征着诗人经历风雨、岁月变迁的坚韧与美丽;“不为凡木用,材大难自施”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怀才不遇的无奈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桐树为喻,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和非凡才华的向往与赞美,诗中通过对桐树生长环境、形态、色彩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桐树的孤高、奇特与美丽,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与追求,最后两句“不为凡木用,材大难自施”则直接点明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与感慨,使整首诗在赞美与感慨中达到了情感的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白个人的遭遇有关,李白一生才华横溢,却多次遭遇仕途不顺,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在游历四方、饱览山水的过程中,他常常借自然之景抒发内心的感慨与抱负,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游览峄山时,看到山上的桐树而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桐树的奇特与孤高,李白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和非凡才华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怀才不遇的无奈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