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唐·佚名
原头麦熟空满垄,丈夫尽赴征西徭。
新妇车中啼不止,问君何事苦相抛。
作者及朝代
此诗为唐代佚名作者所作,具体姓名已无从考证,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诗人和诗作,这首《杂诗》虽未留下作者姓名,但其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情感依然具有深刻的意义。
作者简介
由于此诗作者为佚名,因此无法提供详细的作者生平介绍,但唐代诗歌的繁荣与当时社会的开放、文化的多元以及士人阶层的活跃密不可分,许多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杂诗》同样体现了唐代诗歌关注民生、反映现实的传统。
译文
原野上的麦子已经熟透,却只见空荡荡的田垄,因为家中的男子都奔赴了西边的征役,新婚的妻子在车中不停地哭泣,询问丈夫为何如此狠心地将她抛下。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村麦熟时节的景象,以及新婚妻子对远征丈夫的思念和哀怨,反映了唐代社会征役繁重、民生艰难的现实,诗中“原头麦熟空满垄”描绘了丰收的景象,但“丈夫尽赴征西徭”却揭示了这种丰收背后的辛酸与无奈,新婚妻子的哭泣和询问,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战争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痛苦和分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唐代社会征役繁重、家庭破碎的悲惨景象,诗人通过对比丰收的田野与空荡荡的田垄,以及新婚妻子的哭泣与询问,巧妙地传达了战争对普通家庭生活的破坏和人们内心的痛苦,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诗歌关注民生、反映现实的传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创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而复杂的时期,既有辉煌的盛世景象,也有频繁的战争和动荡,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征役制度有关,在唐代,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安全,政府经常征发大量的士兵前往边疆作战或戍守,这些士兵往往来自普通的农村家庭,他们的离去不仅给家庭带来了经济上的困难,更给亲人带来了深深的思念和痛苦,这首诗正是对这种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