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早得春消息,好寄东风汝水西。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寄汝水

宋·王安石

金台早得春消息,好寄东风汝水西。

柳眼初醒桃萼放,燕归人喜绿波齐。

渔舟唱晚惊鸥鹭,牧笛吹寒入翠堤。

无限风光凭远目,此情此景入诗题。

:根据现有的历史文献和诗集记录,王安石并没有直接以“金台早得春消息,好寄东风汝水西”为起句的诗作流传下来,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王安石的风格与生平背景虚构创作,旨在展现类似王安石可能创作的春日寄情之作。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推动者,对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在文学上,他属于“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著称,诗作亦有其独特风格,强调实用与革新,反对浮艳文风。

译文

早春时节,金台(比喻朝廷或京城)已率先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我愿借这温柔的东风,将这份春意传递到汝水之西的你那里,柳树刚刚苏醒,嫩绿的芽眼初露,桃花含苞待放,燕子归来,人们因春天的到来而欢喜,河水也因春雨而碧波荡漾,与岸边齐平,傍晚时分,渔舟唱晚,惊起了栖息的鸥鹭;牧童吹着寒凉的笛声,声音悠悠地飘入翠绿的河堤,放眼望去,无限的风光令人心旷神怡,此情此景,正适合写入诗篇之中。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早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景象的赞美,诗中“金台”象征朝廷或京城,暗示着诗人虽身处高位,但仍心系远方,渴望将春天的温暖和希望传递给远方的朋友或亲人。

赏析

此诗以春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情厚谊,诗中“柳眼初醒桃萼放”等句,用词精炼,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有对人间真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若将其置于王安石的时代背景之下,可以想象,王安石在推动变法的同时,内心或许也充满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以及对未来变革成功的期待,春天作为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自然成为了诗人寄托情感、抒发志向的绝佳载体,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安石在繁忙的政治生涯中,仍保持着对自然、对亲情、对友情的敏感与珍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