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妃怨·夜来酒醒清无梦
元·周德清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干遍。
箫声云外起,扇影日边低。
翠袖香寒,欲添还减,奈云和、一曲凄凄。
作者及朝代
作者:周德清
朝代:元代
作者简介
周德清,元代文学家、戏曲理论家,字日湛,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他精通音律,对元代戏曲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尤其是他的《中原音韵》一书,对后世戏曲创作和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周德清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内心世界。
译文
夜晚酒醒后,心中一片清明,再无梦境纷扰,我忧愁地倚靠在栏杆旁,思绪万千,远处,箫声悠悠地从云端传来,仿佛穿越了时空;近处,日影斜照,扇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显得格外低矮,我身着翠绿色的衣袖,香气袭人,却因寒意而想要增添衣物,却又因心情复杂而犹豫不决,一曲《云和》(古代乐曲名)响起,旋律凄凄切切,更添我心中的愁绪。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夜晚酒醒后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愁绪与孤独,箫声的悠扬与扇影的低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景物的宁静美好,又暗示了词人内心的波澜,翠袖香寒的描写,则进一步突出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而《云和》一曲的凄凄旋律,更是将全词的愁绪推向了高潮。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夜晚酒醒后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箫声与扇影的描写,不仅富有画面感,而且寓意深刻,既表现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反映了其内心的孤独与愁苦,翠袖香寒的描写,则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词人的情感寄托于衣物之上,使全词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全词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周德清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时,元代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面临着仕途坎坷、生活困顿的困境,周德清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戏曲理论家,也不例外,在遭遇挫折和困境时,他通过诗词创作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这首《湘妃怨·夜来酒醒清无梦》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