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雨寄情
朝代:清代
作者:陈子龙
孤灯寂寂夜迢迢,
枕畔泪珠檐外雨。
一片相思无处寄,
隔窗同滴到天明。
作者简介
陈子龙(1608年-1647年),字人中,一字卧子,号大樽,又号海虞子,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末官员、文学家、抗清英雄,他年少时便才华横溢,工于诗词,与夏完淳、李雯并称“云间三子”,陈子龙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造诣,更在明末抗清斗争中表现出色,最终因抗清失败被捕,不屈就义。
译文
孤独的灯火在漫长的夜晚里静静燃烧,
枕边滑落的泪珠与屋檐外的雨水交织。
满腔的相思之情无处寄托,
只能隔着窗户,听着雨声,一同滴落到天明。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孤寂的夜晚,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情景,首句“孤灯寂寂夜迢迢”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漫长的夜晚氛围;次句“枕畔泪珠檐外雨”通过泪珠与雨水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思念;第三句“一片相思无处寄”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相思之苦;末句“隔窗同滴到天明”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无尽的思念与痛苦,直至天明。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夜晚的孤寂、雨水的连绵以及泪珠的滑落,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诗中“枕畔泪珠檐外雨”一句尤为精妙,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又通过雨水的连绵不断,象征了思念的持久与深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子龙抗清失败、流亡期间,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亲人,面对国破家亡的惨痛现实,内心充满了无尽的痛苦与思念,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陈子龙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