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围屡困孤身在,垂死翻悲绝塞行。的解释

梦梦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征行怨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重围屡困孤身在,垂死翻悲绝塞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颀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公元690年,卒于751年左右,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晚年辞官归隐,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律诗,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有交往,诗风豪放飘逸,善于描绘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也擅长抒发个人情感,是唐代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白天登山观望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饮水靠近交河。

行军在风沙中听到刁斗声声,公主弹奏的琵琶曲幽怨悲切。

旷野云雾茫茫万里不见城郭,雨雪纷纷笼罩着广袤的沙漠。

重重包围之下多次被困孤身一人,濒临死亡时反而悲叹这绝塞之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内心的哀怨,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边疆的荒凉,诗中“重围屡困孤身在,垂死翻悲绝塞行”两句,表达了将士在重重包围中孤身奋战的艰难,以及在濒临死亡时对绝塞之行的悲叹,情感深沉,动人心弦。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将士们艰苦卓绝的生活和内心的哀怨,首联“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以时间顺序展开,展现了将士们白天登山观望烽火、黄昏饮马交河的日常生活,既表现了边疆的荒凉,也暗示了战争的紧张,颔联“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通过“刁斗”和“琵琶”两个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艰苦和将士们的哀怨,颈联“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以广阔的视野描绘了边疆的荒凉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尾联“重围屡困孤身在,垂死翻悲绝塞行”则直接抒发了将士们的悲叹和无奈,情感深沉,动人心弦。

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边疆的荒凉和战争的残酷,也展现了将士们内心的哀怨和无奈,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群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边疆将士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边疆的战事有关,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但边疆地区时常发生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李颀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通过描绘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内心的哀怨,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边塞诗派的特点和风格,即通过对边疆风光和将士生活的描绘,展现战争的残酷和边疆的荒凉,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