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寻乾净之黄土兮抱夜月,而独上夫泉台。全诗是什么?

春秋11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哀郢二首·其二

朝代:先秦

作者:屈原

淼南渡之焉如?曾不知夏之为丘兮。

孰两东门之可芜?江与夏之不可涉兮。

魂一夕而九逝兮,曾不知路之曲直。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长濑湍流,溯江潭兮。

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

轸怀九逝,出岫恣蜿蜒兮。

乘龙上天,不知所至兮。

愿寻乾净之黄土兮,抱夜月而长终。

独上夫泉台兮,历九幽而绝冥。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的三闾大夫,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我愿寻找一块干净的黄土啊,紧紧抱着夜月而长眠,独自登上那高高的望乡台啊,穿越九幽的黑暗直到尽头。

释义

此句表达了屈原在遭遇政治迫害、国家破败后的绝望与无奈,他渴望找到一片净土,与夜月相伴,长眠不起,独自登上望乡台,穿越九幽的黑暗,表达了他对现实的彻底失望和对未来的无望。

赏析

此句是屈原《哀郢二首》中的名句,情感深沉,意境悲凉,屈原通过“愿寻乾净之黄土兮,抱夜月而长终,独上夫泉台兮,历九幽而绝冥。”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绝望和对未来的无望,他渴望找到一片净土,与夜月相伴,长眠不起,这既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也是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独自登上望乡台,穿越九幽的黑暗,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无望,此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屈原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哀郢二首》是屈原在流放途中,面对楚国的破败和个人的遭遇,所写下的一组抒情诗,屈原在诗中表达了对楚国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无望,当时,楚国政治腐败,国力衰退,屈原因直言进谏而遭到排挤和流放,在流放途中,他目睹了楚国的破败和人民的苦难,深感绝望和无奈,他写下了这组抒情诗,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绝望和对未来的无望,他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愿寻乾净之黄土兮,抱夜月而长终,独上夫泉台兮,历九幽而绝冥。”是《哀郢二首》中的名句,但它在原文中的位置可能因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由于诗歌的解读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以上赏析仅供参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