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嗟此琴尔何不伴诸葛居隆中,抱膝遂定三分功。的解释

风云11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叹琴思古

朝代:明

作者:杨慎

吁嗟此琴尔何不伴诸葛居隆中,

抱膝遂定三分功。

卧龙吟啸风云动,

一曲高山流水空。

作者简介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他自幼聪颖好学,正德六年(1511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后因“大礼议”事件,被贬谪至云南,终其一生未得赦免,杨慎在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诣,著作丰富,被誉为“明代第一才子”。

译文

唉,这把琴啊,你为何不陪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

让他抱膝长吟,最终奠定了三分天下的伟功。

卧龙先生吟咏啸歌时风云为之变色,

而如今,高山流水之曲却只能空自回响。

释义

此诗以琴为引子,表达了对诸葛亮才智与功绩的追思与敬仰,首句“吁嗟此琴尔何不伴诸葛居隆中”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琴未能伴随诸葛亮隐居隆中的遗憾;次句“抱膝遂定三分功”则是对诸葛亮在隆中抱膝长吟,最终制定三分天下战略的赞美;后两句“卧龙吟啸风云动,一曲高山流水空”则通过描绘诸葛亮吟啸风云的英姿,以及高山流水曲的孤寂回响,进一步烘托出对诸葛亮的怀念与敬仰。

赏析

此诗以琴为媒介,巧妙地将诸葛亮的历史功绩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既表达了对琴未能伴随诸葛亮隐居隆中的遗憾,又巧妙地引出了对诸葛亮才智与功绩的赞美,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诸葛亮吟啸风云的英姿,以及高山流水曲的孤寂回响,进一步烘托出对诸葛亮的怀念与敬仰,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是一首充满历史韵味与人文情怀的佳作。

创作背景

杨慎一生历经坎坷,因“大礼议”事件被贬谪至云南,晚年生活孤寂,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许多怀念历史英雄、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此诗便是其中之一,诗人通过对诸葛亮的追思与敬仰,表达了自己对才智与功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现实境遇的无奈与感慨,在杨慎的笔下,诸葛亮不仅是一位历史英雄,更是一位充满智慧与魅力的文化符号,他的事迹与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