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日怀友
唐·韦应物
薄宦潘生省,怀人谢监楼。
明河千里外,新月五更头。
寂寂重门掩,萧萧万木秋。
相思何处寄,空有泪沾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身为微薄的官吏,潘生(自喻)在自省中,登上谢监楼怀念远方的友人,明亮的银河远在千里之外,新月高悬在五更时分,寂静的重门紧紧关闭,万木在秋风中萧萧作响,满腔的相思之情无处寄托,只能让泪水沾湿衣襟。
释义
薄宦潘生省:潘生自指,表示自己官职卑微,时常自省。
怀人谢监楼:谢监楼,借指怀念友人的地方,谢监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位文人或虚构的人物,用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
明河千里外:明亮的银河远在千里之外,象征与友人的距离遥远。
新月五更头:新月高悬在五更时分,暗示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与思念。
寂寂重门掩:寂静的重门紧紧关闭,形容环境的孤寂与内心的封闭。
萧萧万木秋:万木在秋风中萧萧作响,象征季节的变迁与内心的凄凉。
相思何处寄:满腔的相思之情无处寄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无奈。
空有泪沾衣:只能让泪水沾湿衣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无助。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中“明河千里外,新月五更头”两句,以明亮的银河与新月高悬,营造出一种空旷而深远的意境,象征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遥远距离与难以逾越的鸿沟,而“寂寂重门掩,萧萧万木秋”两句,则以寂静的重门与秋风中的万木,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韦应物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担任地方刺史期间,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亲友,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思念,在秋日的某个夜晚,他登上谢监楼,望着远方的银河与新月,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友人,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的怀友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知,以及他在仕途不顺、人生坎坷中的坚韧与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