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载酒龙盘里,同倚栏杆看牡丹。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续句(非原诗内容,但基于关键词构想情境)

何当载酒龙盘里,同倚栏杆看牡丹。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清新自然之篇,刘禹锡在政治上亦有所建树,曾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遭贬谪多年,但其文学成就并未因此受损,反而更加深厚。

译文

(原诗部分)

庭院中的芍药虽然妖艳但缺乏气格,池塘上的荷花虽然清雅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国色天香,当它开花的时候,整个京城都为之轰动。

(续句部分,基于关键词构想)

何时能在这如龙盘踞的园林中载酒而来,与你一同倚靠在栏杆上,共赏那盛开的牡丹呢?

释义

原诗通过对芍药、芙蕖(荷花)与牡丹的对比,突出了牡丹作为“真国色”的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赞美之情,续句则进一步构想了一个美好的场景,希望与朋友一同在牡丹盛开的季节里,享受饮酒赏花的乐趣。

赏析

刘禹锡的这首《赏牡丹》以其鲜明的对比手法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牡丹的非凡魅力,诗中“妖无格”、“净少情”的芍药与荷花,与“真国色”的牡丹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牡丹的高贵与独特,续句“何当载酒龙盘里,同倚栏杆看牡丹”则以其浪漫的想象和深情的表达,为全诗增添了一份温馨与期待。

创作背景

赏牡丹》的创作背景,虽无确切史料记载,但结合刘禹锡的生平与文学风格,可以推测此诗可能作于他仕途不顺、被贬谪期间,在逆境中,刘禹锡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通过赞美牡丹来表达自己不屈不挠、追求美好的精神境界,而续句部分,则可能是后人或读者基于原诗的意境与关键词,进行的一种美好想象与延伸。

需要注意的是,续句“何当载酒龙盘里,同倚栏杆看牡丹”并非刘禹锡原诗内容,而是基于关键词“何当载酒龙盘里,同倚栏杆看牡丹”进行的一种情境构想与创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