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乘天正,明珠对月圆。的释义

小编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天火明珠》

唐·李暮云

大火乘天正,明珠对月圆。

烈焰烧云起,清辉照夜寒。

星河横欲晓,火树映山川。

此景谁能识,唯余一径烟。

作者简介

李暮云,唐代中晚期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刻的意象在诗坛上留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寓情于景,意境深远,给人以无限遐想,尽管历史对他的记载不多,但从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译文

大火趁着天时正盛,明珠与圆月相对而照。

烈焰升腾,烧红了云彩,清辉洒落,照亮了寒冷的夜晚。

星河横贯天际,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火树银花映照着山川大地。

这样的景象谁能真正识得?只留下一条蜿蜒的小径和淡淡的烟雾。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火与明珠、圆月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壮丽而神秘的景象,大火象征着热情与力量,明珠与圆月则代表着清冷与宁静,烈焰烧云与清辉照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的壮美,也寓含了人生的起伏与变迁,星河横欲晓,火树映山川,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景象的广阔与深远,最后一句“此景谁能识,唯余一径烟”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与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大火与明珠、圆月的对比开篇,引人入胜,大火象征着生命的热情与活力,而明珠与圆月则代表着宁静与美好,烈焰烧云与清辉照夜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也寓含了人生的哲理,星河横贯天际,火树银花映照山川,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景象的广阔与神秘,最后一句“此景谁能识,唯余一径烟”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与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已无从得知,但从诗中描绘的景象来看,诗人可能是在某个夜晚,目睹了大火与明珠、圆月的对比景象,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思考,在唐代中晚期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这首诗或许也寄托了诗人对和平与美好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