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唐·白居易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嫂侄无通问,男女各避嫌。
积疑成祸胎,好事变凶年。
慎风吹积雪,慎语保身全。
莫言多事好,雪尽人事闲。
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焉。
致身不似笙竽巧,悦耳宁如郑卫淫。
生逢尧舜君,忍为桀跖民。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此诗为模拟创作,融合了白居易的风格与思想,但“致身不似笙竽巧,悦耳宁如郑卫淫”两句为本次创作核心,其余部分借鉴了白居易其他诗作的风格与意境,以构建完整的诗歌背景与情境。“致身不似笙竽巧,悦耳宁如郑卫淫”这两句并未直接出自白居易的某一首具体诗作,而是根据白居易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进行的一次创意性融合。)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他的作品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针对“致身不似笙竽巧,悦耳宁如郑卫淫”两句)
我追求的不是像笙竽那样巧妙的身段(或地位),宁愿我的言辞不如郑卫之音那样悦耳诱人(但保持正直)。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品德与言行的坚守,诗人认为,与其追求外在的华丽与技巧(如笙竽的演奏技巧),不如保持内心的正直与真诚(即使这样的言辞可能不如流行音乐那样悦耳动听),这里,“笙竽巧”比喻的是外在的、表面的华丽与技巧,“郑卫淫”则指的是当时流行的、可能带有轻浮之风的音乐,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于正直品德的坚守和对浮华世态的拒绝。
赏析
这两句诗以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白居易对于个人品德与言行的独到见解,诗人通过“笙竽巧”与“郑卫淫”的对比,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在他看来,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华丽与技巧,而在于内心的正直与真诚,这种思想体现了白居易一贯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对社会道德的深刻洞察,这两句诗也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是本次模拟创作的核心部分,但我们可以结合白居易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进行一定的推测,白居易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变革与思想碰撞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白居易对于社会道德和个人品德的坚守显得尤为重要,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正直品德的追求和对浮华世态的批判,这两句诗正是他这种思想情感的体现之一,白居易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