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姜郎潇洒佳公子图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姜郎潇洒佳公子,席帽行吟感慨深。
风月一庭为伴侣,江山万里入诗文。
才高不羡封侯印,志远何须问俗尘。
莫道此中无乐趣,人间烟火几曾闻。
作者简介
袁枚(1716年-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他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中的性灵派”,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创作抒发真情,个性鲜明,反对模拟复古和矫揉造作,对清代文学影响深远。
译文
姜郎是一位风度翩翩的佳公子,戴着席帽在旅途中吟咏诗歌,心中充满了深沉的感慨,他以风月为伴,以江山为友,将这一切美好都融入了他的诗文之中,他才华横溢,不羡慕高官厚禄,志向高远,不屑于世俗的纷扰,不要说这样的生活没有乐趣,试问人间的凡尘俗事又有几人能真正懂得欣赏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姜郎的形象和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才情横溢、超脱世俗的赞美,姜郎作为佳公子,不仅外表潇洒,更有一颗追求自由、热爱自然的心,他行吟于山水之间,以诗酒风月为伴,展现了文人墨客的高洁情操和豁达胸怀。
赏析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姜郎的潇洒风姿和超脱情怀,首联点题,直接描绘姜郎的形象和性格;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展开,通过描绘他的生活环境和内心世界,突出了他的才情和志向;尾联则以反问作结,强调了这种生活方式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高远,既有对才子的赞美,也有对世俗的超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袁枚在游览山水或阅读姜郎的诗文后,有感而发所作,袁枚作为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美食家,一生游历广泛,结交众多文人墨客,他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创作要抒发真情、个性鲜明,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姜郎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才情横溢、超脱世俗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清代文人墨客追求自由、热爱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