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人间比梦间,本来梦觉两閒閒。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11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梦觉

宋·邵雍

谁把人间比梦间,本来梦觉两閒閒。

若将梦觉为凡圣,梦觉何曾得一般。

作者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邵雍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后定居洛阳,著书立说,创办书院讲学,其著作《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对后世影响深远,邵雍精通易学,创立“先天学”,认为万物皆源于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相重六十四卦,从而阐释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

译文

是谁将人间比作梦境呢?其实梦境与现实(梦觉)两者都是闲适自在的,如果将梦境与现实分为凡人与圣人的境界,那么梦境与现实又怎能相提并论,它们本质上并无二致。

释义

这首诗探讨了梦境与现实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如梦的深刻感悟,首句设问,引出人间与梦境的比较;次句指出梦觉两者本质上都是闲适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后两句进一步阐述,将梦觉分为凡圣是片面的,因为它们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生命体验的一部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如梦的深刻洞察,诗人通过对比梦境与现实,揭示了两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即都是生命体验的一部分,没有绝对的界限,这种思想体现了道家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思想,也反映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诗人以设问开篇,增强了诗歌的吸引力,使读者在思考中领悟诗歌的深意。

创作背景

邵雍生活在北宋中期,这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的时期,邵雍本人却一生不仕,选择隐居山林,过着简朴而自由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使他有机会深入观察自然、思考人生,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念,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如梦的深刻感悟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态度,通过对比梦境与现实,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